SCODcr和CODcr都是用重鉻酸鉀做氧化劑測定COD 的。
兩者的概念應該很明確了:前者是指溶解性化學需氧量,而后者是指總的化學需氧量。換句話說,后者你也可以表示成TCODcr。因此: 1 很顯然后者是大于前者的。
2 前者雖然不能準確表現該水樣的COD值,但是往往在實際應用中意義很大:
我們測廢水原水COD的目的是,衡量其是否能被達標處理。非溶解性有機物,一般用活性炭等簡單的物理吸附就能除掉,剩余少量也很容易被礬花帶走,所以去除相對簡單,可以不予考慮,因此如果用TCODcr來參考,容易被誤導;而溶解性有機物,去除相對比較困難,相應的SCODcr指標就受到重點的關注。 當然,如果是對廢水出水進行檢測,還是應該用CODcr,畢竟這代表著對環境污染的程度。 3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:有時廢水明明COD很高,可是它很容易達標;而有時廢水COD相對要低,處理出來卻難以令人滿意。這有部分原因就是非溶解性有機物所起的誤導作用。如果你把這兩次廢水的SCODcr測出來,就會發現前者小于后者,而CODcr則是前者大于后者。因此兩者的意義就在于,SCODcr多應用于廢水處理過程中的控制,CODcr多應用于對廢水總的評價。
對于CODcr 和SCODcr地分析很正確,但對于溶解性COD的去除觀點我不敢茍同:
生物處理可以去除溶解性COD,同時混凝沉淀也能夠去除部分溶解性COD(因為溶解和懸浮對于顆粒的大小是由分界,在藥劑的幫助下,溶解的COD很少部分去除。而生物反應池的可以去除能夠生物降解的COD.
溶解性COD南去除是因為其中的溶解性非降解成分的比例,通常對于市政污水應為4.5% ,也就是說:進水COD=400mg/l通過活性污泥法或曝氣生物濾池,**后出水的COD**低為20~30/mg/l,考慮到顆粒性COD和部分為降解的溶解性COD,*家規范中50mg/l是合理可行的。